你才是装修中最重要的人
签合同的时候,说的是装修公司全面负责,费用上也增加了不少。但施工后,很多事情居然还需要我去解决。本以为花钱买了省心,但实际上没省多少。三天两头和工人吵架,这些工人的素质怎么都这么低?
装修中最重要的人是你自己。有人会认为设计师最重要,其实,除非你找到了非常好的设计师,否则你永远都是“总设计师”。
装修中的两大功课
装修的功课有两大类:一是花时间择人;一是自己学习,包括上网、看书、向亲友讨教经验等。这两个功课,哪个更重要呢?很难说。一般情况下,如果择人不对,即使你非常用功地学习,并想用学到的知识去监管设计师和包工头,多数情况下是徒劳的。装修知识如汪洋大海,做一次装修不可能就成了专家,否则就是贬低所有装修从业人员的智商。没有实践,只学理论是不可能成为专家的,不付出代价也不可能真正掌握要领。网上教你该怎么做的知识往往是没有实用性的,因为没有实践的机会,怎么学习也都是半桶水,以此与施工方对抗会适得其反。如果你把对方当敌人,对方一定会成为你的敌人,结果是两败俱伤。而且一定是对你的伤害更大,因为战场在你家装修中,很多事情必须要信任别人、依靠别人,否则寸步难行。人在大多数时候不是被压倒的,而是被信任感动的。最简单的办法是相信对方,否则就不找他。疑人不用,用人不疑。完全没有道德底线的人只占少数,大多数人还是有底线的。如果你非常多疑,对别人有本能的不信任感,那就只好自己动手了。否则装修即使勉强进行,对双方都是一种煎熬,迟早要爆发战争
⊙项目做不好,老板最该怨自己
一般的家庭装修都是6到7个工人,为期3到5个月的项目。在这个项目中,老板是你,雇员是设计师、包工头、各种工人。不是每个人都想当或有能力当老板,但不论如何,你都必须当,而且无人能替代。
项目做不好,老板最应该怨的是自己。同理,装修做不好,你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问题。很多人有个误区,认为装修的纠纷一定是装修方的问题,业主肯定是受害方,因为业主不专业,是弱势一方。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,很多业主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。
当老板,最重要的是找对人,物色有能力、负责的设计师或包工头是根本。人找对了,剩下的就是如何合作的问题;人找错了,基本都以失败告终。不过,并不是能力强、有责任感的人都适合你这个老板,其中的问题有三个:
1.能力强、有责任感的人,不一定和你互相信任。
2.能力强、有责任感的人,不一定与你合得来。
3.能力强、有责任感的人,不一定和你的审美相同。
最好当董事长,而不是当总经理
施工现场,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可以操控全局的人。否则,工人一会儿说某个设计做不出来,要改;一会儿说用哪种材料,要买;一会儿说工资不够,要加钱;一会儿说有事,要停工几天95%以上的房子都是几次返工、追加很多钱才装好的。要掌控工人,就要用比他们更懂的人。这个人叫“总经理”。如果条件允许,你最好当“董事长”,而不是“总经理”。对于一线战场,董事长是不专业的,做得越多,出错就可能越多,费力不讨好。董事长应该把握的是选择权(提要求和定价)、监督权。具体执行、在第一线冲锋要由总经理来做。
寻找总经理时,很多设计师会主动要求免费量房、出方案,似乎这些工作理应是免费的。低三下四去求你的人往往是没能力的。因为能力不行,所以要靠殷勤来取悦。你因为被感动而选择了他,可能要,,
付出沉重的代价。好的设计师在业务没确定以前不会太积极,确定后才会表现出积极性与专业能力。不好的则相反。任何行业里,优秀人才都不会太多,你应该主动去找,而不是等着被找。
⊙家装成功,说明你有当领导的潜质
装修中,有的业主总是受伤,而且工人们也不喜欢和他们打交道。这些业主有一些共同点:高智商、低情商重视契约。他们一般受过良好的教育,是社会精英,做事认真严谨,但对潜规则的容忍度低。他们特别讲究契约精神,希望把所有的权利与义务、风险与预期都纳入合同中,然后按约定执行。
包工头则相反,他们往往是低智商、高情商、无视契约的。他们大多来自社会底层,总体素质不比农民工高多少。虽然严谨性、逻辑性差,但他们在长期的社会磨练中有了很高的情商,和业主有一次交往就能判断其弱点,然后一边投其所好,一边使其受伤。
契约精神虽然重要,但并不十分适合中国的装修业。在当前绝大多数的家庭装修中,都是情商重于智商,社会经验重于契约精神。有的人不用教就会用人,有的人活了一辈子也只能被人驱使,让他领导别人会众叛亲离。家装让你必须去当领导,家装成功说明你有当领导的潜质。